《鄂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

信息来源:鄂州融媒 日期:2025-09-08

2025年3月28日《鄂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9月5日,鄂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总体规划》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01

全面统筹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鄂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是我市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绘制了鄂州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总体规划》是鄂州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纲。


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为鄂州市行政辖区内的国土空间159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进一步向东纳入燕矶镇、沙窝乡、杨叶镇等区域,连接花湖国际机场,面积达到212.22平方公里。


明确目标定位和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明确了鄂州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和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城市、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三大城市性质在理清本底、识别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枢纽赋能、科技赋能、生态赋能、品质赋能”四大空间发展战略。


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4.8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1.18万亩;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44.57平方千米;全市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1.4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明确自然灾害风险、洪涝风险等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遵循鄂州市国土空间基底条件和发展规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两带三楔四区”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构建“1119”的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城镇功能布局,由“横向科创-临空联动发展带、纵向生态-文创协同发展带”串联城镇发展格局,形成“一主引领,一副做强,一新驱动,九镇共兴”的城镇空间结构。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彰显中心城区“山、水、城”融合共生的人文景观格局,突出双中心格局塑造,构建“两组团、三片区”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临空经济核心承载区和城市文化风貌展示区。


02
城市空间格局扩容提质 绘就鄂州美好蓝图

 

《总体规划》赋予了鄂州更高的城市地位和发展要求。


赋予鄂州“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和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城市”的城市性质。对鄂州作为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以来的实践探索给予肯定,突出鄂州在武汉都市圈发展中的协同示范作用,更有利于发挥鄂州处于武鄂黄黄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


赋予鄂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2021年中央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了鄂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地位,要进一步提升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货运枢纽能级和承载力,加快建设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湖北“空中出海口”;依托花湖国际机场做强临空经济区职能,提升鄂州临空型产业发展和现代化综合服务能级。此外,鄂州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继续保留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规划的生命在于实施,必须坚决维护其权威性与严肃性。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具体从三方面推进实施:一是加快规划编研,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二是突出规划引领,确定近期建设计划,明确实施时序,把“规划蓝图”转化为“施工图”;三是加强规划管控,规范审批许可,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03

发挥鄂州核心引擎作用 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


新时期鄂州被赋予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应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总体规划》提出四方面策略:一是共筑区域创新共同体,高标准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聚焦葛店-红莲湖-梧桐湖及花湖机场临空组团,加强与武汉在科创平台共建与技术共研。二是共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融入武汉“965”产业体系,吸引龙头企业落户葛华副城、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做强光电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三是共织高效综合交通网络,参与武鄂黄黄快速通道和“鱼形”快轨建设,构建“五廊六联”高快速路网,实现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联系中心城区、60分钟贯通武鄂黄黄主要区域。四是共保区域生态大格局,保护东西向山水生态廊道和梁子湖“绿心”,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保机制、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

主办单位:鄂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吴都大道81号 联系人: 办公室(值班) 电话027-60698600
网站标识码:4207000023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36号 备案号: 鄂ICP备05017375号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书编号:42071437001-0000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