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鄂州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0230081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鄂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日期:2023-08-16
  一、当前完成的工作
  1.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构建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地保护管理格局。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切实稳定森林固碳的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地监测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保护,提升固碳能力。
  2.造林绿化项目有序实施。2023年,全市实施造林绿化0.47万亩、义务植树205万余株、公路两侧绿化59.1公里、村庄绿化27个村、迹地复绿0.27万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43万亩,申报1个省级森林城镇和5个森林乡村,已通过省级验收。对退耕还林现存面积进行核实,并拨付退耕还林钱粮补助资金141万余元。通过调查全市适宜规划造林绿化空间图斑5332个,面积58877.9亩。鄂州市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使得森林固碳总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3.重视林业碳汇工作,林业资源管护持续加强。严格执行林木定额管理、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坚持提前介入,加强跟踪服务,依法核报,保证了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使用林地的需要;扎实推进森林督查工作,查办森林督查案件20起;开展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50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的资源现状调查已形成初步成果报告;对全市现有403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完成了一级古树名木的体检复壮工作并建立了“一树一档”。
  4.林业碳汇发展工作稳步推进。新造林和森林抚育是林业碳汇增量的主要来源。多年来,全市坚持以资源增量、环境优化、生态提质为目标,以清洁乡村和绿满荆楚行动为载体,以工程造林、义务植树、三边植树、环梁子湖生态景观林带和绿色示范乡村等为抓手,高位推进造林绿化。我市争取省级森林抚育资金120万元,用于我市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地目的树种培育。培育总面积4000亩。
  5.林业碳汇保障工作持续发力。持续推进森林防火“空天地人”项目建设应用,不断提升“技防”水平。有序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野外火源治理三年专项行动。清理松材线虫病疫木16.6万株(含年初雪灾风折、工程项目砍伐其他原因致死松树),对4.6万株健康松树进行打孔注药,挂设松褐天牛诱捕器513套,累计诱杀松褐天牛2.98万头。开展无害化防治毒杀松褐天牛,防治面积14.45万亩次,直升机飞防面积10.08万亩次,无人机防治1.54万亩次,人工化防面积1.7万亩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拓宽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路径。
  以巩固林业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提升碳汇增量和加强碳汇计量监测能力建设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交易,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成立林业碳汇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林业碳汇专班,负责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林业碳汇工作。制定全面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碳汇森林行动”。
  2.坚持扩大森林面积与提高林分质量相结合,加快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持续巩固林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进一步抓实国土绿化工程管护。按照国土绿化方案中明确的各项工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精细施策,科学管护,巩固绿化成果,确保所有国土绿化项目全面合格。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强化防火责任落实,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宣传和野外火源管控,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加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意识和能力。着力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除治工作,突出国有林场重点防控,确保松林健康安全。
  持续巩固林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提升森林质量。调整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自身抵御病虫害和火灾的能力。完善森林经营体系,大力开展中幼龄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加强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森林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精准提升、固碳能力增强。
  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发布一般湿地名录。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严禁截断自然湿地水源,维持沼泽湿地稳定水位,加强自然湿地保育、人工湿地建设和小微湿地修复,构建湿地植被梯带分布,优化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碳储存能力。
  3.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
  抓好林业碳汇项目储备。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积极策划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根据国家备案公布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筛选适合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的项目, 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
  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摸清全市林业碳汇家底,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模、进度安排、资金筹措、政策保障等,指导林业碳汇工作顺利开展。建立森林、湿地、木质林产品各类碳库现状及动态数据库,定期发布碳汇监测数据和计量成果。抓好温室气体排放林业指标基础统计、森林增长及其增汇能力评估考核工作。
  整合全市绿色资源,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推动经规范备案的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进入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各地开发区域性林业碳汇项目,开展碳汇自愿交易,拓展生态保护补偿途径。鼓励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购买林业碳汇践行绿色发展社会责任,推动普惠化大型活动碳中和体系建设,引导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消会议、演岀、赛事、论坛、展览等大中型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购买林业碳汇消除日常工作生活碳足迹。探索建立林业碳票制度, 推进林业碳票市场化交易,积极探索林业碳票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碳足迹消除等方面的应用。推进林业碳票市场化交易。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林业企业合作营造碳中和示范林。
  用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履行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逐步把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林业碳汇等间接减排的作用,有利于我市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坚持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稳步推进林业碳汇发展。
  进一步加强林业碳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步伐,重点培养从事基础研究和管理应用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盘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配置的社会化程度。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开展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在职教育轮训,全面提高现有林业人才队伍素质,探索林业碳汇补偿交易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鄂州林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林业碳汇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增加,政府和企业正加大努力,推动林业碳汇的发展。目前,我市生态价值领域虽有基础,但林业碳汇行业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存在林地面积缩减、碳汇核算较难等问题,碳汇项目面临政策、技术、市场等诸多风险。 规范林业碳汇交易规则,鼓励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采取多种方式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对于促进林业生态产品市场化,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将“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
主办单位:鄂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吴都大道81号 联系人: 办公室(值班) 电话027-60698600
网站标识码:4207000023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36号 备案号: 鄂ICP备05017375号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书编号:42071437001-00001  
站点地图